top of page
薄霧的森林
鑄劍步驟

1.

步驟-02.png

 

時辰挑選

挑選氣候合宜的季節,如春、秋,溫度才不會劇烈變化影響鑄劍。

2.

步驟-03.png

挑選鋼材

陳天陽大師與其侄子即鋼鐵材料學博士陳克昌先生試驗出瑞典鋼及西德鋼,硬度及柔度上皆遠超過其他鋼材,因此,自此而後,皆使用此二鋼材為母鋼,配合其他附加之鋼材,以鑄出各類不同要求之傳古寶劍。

 

古代由於金屬不易取得,因此在接合或柔度上比較難以發展,甚至必須到戰場上剁下死人小腿骨與鐵炭一塊燒,以取得鈣、鏻等化學成份。

3.

步驟-04.png

打造粗胚

依劍種之不同,選擇不同比例之鋼材,加以熔化混合鍛打。爐火充足後,將鋼材如揉麵團一樣來回壘打十六次,鍛成粗胚。

以往因無溫度計,因此,必須於晚上打造,以便由火色判定溫度足否,如今已有科學儀器得以精確測出爐溫。任何時段皆能將溫度控制得宜。

4.

步驟-05.png

熱處理

粗胚打成之後,緊接著在劍身還保持熾紅的狀態下,進行熱處理,又叫「燉鋼」。先準備一個約三尺長石頭製的水槽,裝滿水,然後將熾紅的粗胚由劍尖開始輕輕放下水中,再順勢抄水往上提。

燉鋼這個步驟是劍身的第一次考驗,如果打的時候溫度不夠,未能把鋼材紋理緊密融合在一起,或者燉鋼時動作不夠純熟,劍的粗胚馬上就會彎曲或崩裂。而完美的燉鋼當然就是抄水前後,劍身始終保持筆直。如果燉鋼沒做好,那就得重新來。

5.

步驟-06.png

日曬雨淋

為了確保劍身材質之精密度,將粗胚放在室外,接受日曬雨淋之侵蝕及大自然熱脹冷縮之淬練。如此經過五年時間,溫和得消除其『內應力』後,再重新取出擂打;若無法承受再次考驗,即丟棄不用。

鑄劍初期因鋼材無適當存放空間,又易鏽蝕,因此依循古法,將其沉浸於山上古井之中,令其表面迅速『鈍化』以阻絕空氣。因此,得將鋼材或粗胚,儲放多年而不壞。

6.

步驟-07.png

 

劍刃研磨

先把劍身磨得完全平整,接下來再磨劍刃的部份。此時要決定做成哪種劍,因為每種劍的重量感覺不同。

7.

步驟-08.png

 

 

製作劍鞘木柄及組裝銅配件

青雲製作劍鞘的材料,大致上有柚木、紅酸枝木、花梨木及黑檀木四種。而零組件可以分為劍首、劍鼻、劍莖、莖環、劍顎、鞘口、護手、劍鏢及佩帶等。而以上一切零組件的打磨及組裝,都以手工完成。

8.

步驟-09.png

 

 

開刃

寶劍最後開鋒,磨利劍刃。 完成!

bottom of page